公示公告

>> 更多

为进一步深化流动人口区域化协作,加强安徽籍在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着力构建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责任共担新平台,扎实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5年4月14日上午,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武、省流管处处长王俊宝、六安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段贤柱、党组组长邵明、霍邱县委副书记张克定、霍邱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跃、副主任胡浩等领导一行莅临安徽·浙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乐清市工作站调研工作。浙江省流管处处长谢雷光、温州市计生委常委委员、副调研员林晓江、乐清市副市长王剑文、乐清市计生局副局长林秀等陪同。 杨武主任一行在站长陈孝明的介绍下先后参观了工作站的计生协会、民工维权、法律咨询、工青妇红十字会、禁毒志愿者基地等办公室,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随后,在乐清市翁垟街道办事处召开安徽省·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座谈会。座谈会由安徽省流管处处长王俊宝主持,会上,陈孝明就工作站成立至今,关于对计生、司法、禁毒、社会公益等方面工作的开展首先做了详细汇报。 其次,乐清市计生局副局长林秀主要就如何推出安徽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功能创新计划做重要汇报;再次,霍邱县委副书张克定提出几点建议:1、要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2、进一步完善工作站工作体制。 座谈会上,安徽省六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段贤柱提出几点要求:1、明确计划生育目标内容,服务工作要做到实处;2、提升服务管理能力,围绕群众需求,加强乐清市工作站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力求达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安徽籍流动人口群众满意度的提高。 浙江省流管处处长谢雷光针对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形势,他表示要首先加强融合,实现流出地和流入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融为一体的的创新模式;其次要加强安徽与浙江乐清的计划生育协作互动,促使两地的联系沟通更多、更密切,把乐清市工作站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最后,就如何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双方就区域协作的具体方式、信息通报、个案处理、政策告知及建立对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征收协作机制和建立互访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初步达成了共识。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武就工作站下一步工作计划做重要讲话。他说:“首先要在工作站成立党委,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工作站才能走得更远,做的更好;其次成立计划生育联合会,凡流入乐清的流动人口超过一万人以上的安徽省地级市,以市为单位都要加入计划生育联合会,并与工作站签订授权书,委托工作站全权服务管理各市流动人口。最后成立民会组织,建立以工作站为主的实体,向政府购买服务,来维持工作站的正常工作开展。从而为工作站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在原有的以“支部+协会+工作站”的“三位一体”提升为以“支部+协会+工作站+联合会”“四位一体”。同时要提升平台效益,促成“小平台,大效益”。不仅要落实在计划生育,更要为安徽籍广大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综合服务,让小小的平台,发挥******的效益。 真正为工作站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两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等各方面服务管理协作互动取得更大成效”。 编辑:贾红印 李平凡

网上调查

您希望网站能加强哪方面的信息?
  各地工作动态
  业务知识
  生殖保健知识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
  政务信息

人口大观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口大观
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观点)
发布时间:2013-11-25
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观点)

中国正在进入快速人口老龄化阶段,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间,老年人口数量将迅速增长,出现有史以来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时期。

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应对老龄化需要统筹考虑应对老龄化战略与人口政策问题,老年人和其他年龄人群的关系,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对老龄化也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而需要从国家、地方、社区、家庭及个人多层次增强应对老龄化的能力。中国在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立法和规划,还需要使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有足够的认识、做充分的准备。

我们不仅需要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在文化和传统习俗方面有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当社会中有更多的健康老年人,且老年人的健康寿命在不断延长时,应考虑突破传统观念和习俗,重新界定“老年”,充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不少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早于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的影响已经凸显。例如,老年医疗保障的公共负担加重;养老保障体系支付压力加大;劳动力老化甚至短缺;由于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家庭内部养老资源日趋不足,老年人转向社会寻求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对社会养老资源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包括对提供照料劳动力的需求增长;社区居民构成老龄化,参与政治活动的人群老龄化等等。

中国的情况与其他很多国家有所不同。中国人口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死亡率降低和70年代以来的生育率下降都超前于经济发展,因而当前的人口老龄化也是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即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可学习和借鉴丰富的国际经验、汲取诸多教训,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中国特点。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方面,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更具有相似性。

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地区差异大的特点。生育率下降较早的城市和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一些城市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好吸引了大量外地年轻人就业,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而一些农村地区则因为年轻劳动力的流出而显现出比城市地区更为快速的老龄化,且难以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这些地区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因而,不同地区需要根据本地人口变化形势制定应对措施。

持续低生育、加剧老龄化和快速城市化将是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必然要面对的人口现实,国家和地区在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时均应对这种人口形势有充分的认识,并在决策中加以考虑。

“人口”本身并不是问题的核心,而错误判断人口形势、忽视或低估人口变化及其影响,则会产生真正的“问题”。人口变化及其影响具有滞后性,当问题出现才考虑对策,已然于事无补。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更需要准确及时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未雨绸缪,早作应对准备。

关键词: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观点)
上一条:2012年统计公报解读: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
下一条:中国流动人口已达总人口十分之一